2022年,梧州市港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及市国资委的决策部署,积极构建梧州“水铁公空”多式联运体系,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原则,打造梧州港品牌,全面推进“亿吨西江门户枢纽港”建设,深化社会责任融合,促进集团与社会的协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概况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构建“水铁公空”多式联运体系工作部署,打造梧州港多式联运基地,形成多式联运聚集地而设立的市直属国有独资企业。集团于2022年3月10日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0亿元,也是集统筹我市港口码头及物流资源的主要载体。
二、经济贡献情况
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市国资委的工作部署要求,集团开拓思路、凝心聚力,加快全市港口码头资源整合、管理,并统一规划投资建设经营梧州新增岸线、港口物流、码头基建、对外经营内河及港澳货物运输、装卸及仓储、国际船舶代理等涉港航业务。2022年,集团资产总额4895万元,投(融)资总额590万元,社会贡献总额219万元。
三、社会贡献情况
(一)稳步推进项目前期,助力“港、产、城”融合发展
一是全面提速梧州港塘源作业区项目,保障和改善塘源片区民生。2022年7月27日,塘源片区规划建设专题会议明确塘源作业区项目,由集团负责统筹谋划“港、产、城”融合发展,全面加快推进塘源作业区项目建设。塘源作业区一期工程拟新建1个3000吨级多用途泊位和5个3000吨级散货泊位,项目建成后将服务梧州综合保税区和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并辐射整个梧州市辖区乃至桂东地区,打造坝下码头,引导矿建材料在下游的塘源作业区出运,缓解长洲船闸的压力,促进梧州市经济发展。
二是全力推进梧州港平浪作业区项目,助力多式联运枢纽体系建设。长洲区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位于西江黄金水道桂江、平浪作业区旁。园区既是梧州市建设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也是广西桂东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之一。近年“铁水联运”年货物运输量估计2000万吨以上,亟待利用平浪河段岸线建设货运码头来满足后方产业园的货物运输需求,为梧州市经济发展赋能助力。2022年3月集团向市政府申请作为平浪作业区项目业主,并立即启动平浪作业区一期工程项目前期工作。项目拟新建共9个2000吨级泊位,包括5个多用途泊位与4个散货泊位,建成后可作为益湛铁路、柳梧铁路与桂江的铁水联运枢纽,服务我市不锈钢园区、岑溪市以及西南、西北地区的碳酸钙、钾长石、花岗岩等大宗货物运输。
三是加快推进梧州港赤水圩作业区“铁公水”多式联运项目,助力产业升级和新动能高质量发展。梧州港赤水圩作业区位于梧州临港经济区,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交通运输等打造多式联运枢纽体系良好基础条件。2022年11月16日,市人民政府召开梧州市多式联运规划方案研讨会,明确集团作为赤水多式联运项目业主。集团紧紧围绕“提供多式联运一体化服务”“打造‘一单制’物流科技平台”“采用新能源车使用+封闭式运输管廊方案解决多式联运‘最后一公里’问题”“铁路专用线扩能改造”等四个目标,结合周边园区产业发展需求,积极谋划构建以水铁联运为核心、水公、公空联运为辅助的梧州多式联运体系,有效畅通各联运枢纽节点与梧州主要产业园区之间的运输通道,建立物流与产业联动发展新格局,推动周边产业聚集,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二)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确保企业经济正常运行
自疫情发生以来,集团高度重视,多次召开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传达中央、自治区和梧州市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精神,从严从紧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一是加强日常防控,提高响应水平。强化出入管理,严格执行外出请假审批制度,落实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组建疫情防控应急志愿者服务队,先后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双报到”社区开展疫情联防联控志愿者服务活动70余人次。二是加强物资储备,做好隔离消杀。扎实做好防疫物资保障工作,对办公区域落实全方位常态化消杀工作,储备一次性医用手套、防护口罩、外科口罩、消毒酒精、消毒液等一批防疫物资,建立防疫物资储备使用台账,确保物资储备充足,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三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积极氛围。充分发挥集团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宣传阵地作用,及时准确宣传科学防控知识,引导广大职工不信谣、不传谣,为全面战胜疫情营造良好氛围。
(三)落实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发挥工会组织作用,2022年中秋节期间,集团工会积极响应消费帮扶,通过采购一批扶贫慰问产品,助力乡村振兴。二是发挥宣传引导作用,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等渠道,积极宣传扶贫产品,引导广大干部职员自发购买脱贫地区农副产品和到脱贫地区旅游,壮大参与消费扶贫的“朋友圈”。
(四)强化国企担当,落实六保六稳要求
一是做好招工引工、稳岗拓岗工作。2022年对外发布招聘岗位24个,收到简历400多份,组织召开网络面试3场,面试70多人,公开招聘职工21人,其中应届毕业生2人,并通过商调、退休返聘等方式充实集团职工9人。二是加强政企联动,帮扶残疾人就业。2022年主动对接梧州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指导中心,全力为残疾人提供适合身体状况的工作岗位,并与1名残疾人建立劳动关系。三是成立企业科协工作站。在市国资委的指导下,成立企业科协工作站,进一步强化与人才的桥梁和纽带,促进人才的成长和提高,推动企业发展。四是加强人才储备。积极为干部职工申报高层次人才、职称。其中,申报认定高层次F类人才1人、申报评定工程师职称1人。
(五)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港口安全生产水平
一是明确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集团牢固树立安全底线思维,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来抓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落实,全年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4次,消防培训演练2次。二是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成立安全委员会领导小组,全年开展港口作业区项目现场安全生产检查13批次,80多人次,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20份,督促落实整改安全隐患32处,坚决遏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严格落实领导在岗带班和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紧急信息报送工作。2022年梧州港各作业区安全生产工作总体稳定,无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六)全面做好服务保障,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一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规定,与新入职员工建立合法劳动关系,签署劳动合同,积极帮助外地员工落实住房、就餐等问题,及时为员工办理医疗、失业、养老、工伤、生育等保险,从长远利益为员工解决后顾之忧,让国有企业的发展惠及广大员工。二是推行薪酬激励机制。坚持以战略导向和市场价位导向相结合原则,编制并执行薪酬分配方案、工资总额年度预算方案,明确集团员工绩效考评机制,激励员工不断提升工作技能,让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三是丰富员工团体活动。组织员工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长津湖之水门桥》、双拥纪念视片《回望延安—双拥运动的起源》,参加梧州市全民国防教育知识竞赛活动,与市消防支队联合开展消防安全观摩活动,组织员工参加市统一战线民族团结进步体育运动会。四是开展慰问关怀活动。2022年工会组织开展职工慰问工人41人次,并为职工购买职工医疗互助保险,依法维护了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权益,增强了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七)参与志愿服务,履行社会责任
集团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以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为抓手,积极参与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参与“助力疫情防控”“文明创城”等各类志愿服务项目10个,参与志愿者超过90人次,累计时长822.7小时,实现全体职员参与率100%;同时组织广大干部职员参与“博爱梧州惠民项目”99公益网络募捐活动,传播公益文化,营造人人参与公益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八)加强资源节约、绿色低碳和环境保护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大气污染防治及蓝天保卫战“攻坚行动”领导小组。落实集团“一把手”负责制,逐级细化任务,分解到各级各部门,多次深入各持股码头经营管理单位,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及蓝天保卫战攻坚行动周调度15次,月调度2次。二是强化扬尘管控。落实工地施工扬尘专项治理,实时更新工地责任清单,增加污染天气应对期间洒水频次,及时修缮严重破损道路,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规范港口码头物料堆场管理。通过使用自动清扫洒水车对场区道路进行清扫洒水湿润、场区内悬挂宣传标语、皮带机廊道内设置自动喷淋头对散货进行洒水湿润、区大门车辆进出场冲洗、场区门口外主干道进行洒水湿润、定期对停靠泊位船舶的油品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对场区内设备用气用油严格管控等措施,确保各港口码头场区空气质量达标。
(九)信息加持航运,科技赋能港口
一是了解行业痛点,梳理航运问题。集团领导班子坚持“走出去”学习借鉴港口生态圈的先进经验,多次率队深入粤桂地区的港口作业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现场实地勘察、调研,为搭建智慧梧州港平台开拓思路。二是结合区内外多个智慧港口建设经验、梧州港数字化建设现实需求,探索智慧梧州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思路。旨在让航运参与方在线办理货运业务,实现航运物流全过程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提高物流业务链各环节效率,提升梧州航运物流供应链的综合竞争力。2022年12月13日,完成智慧梧州港项目备案立项工作。三是引入先进科技力量,探索智慧港口发展新模式。集团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以及政策支持,同时探索项目共建模式,与区内外等多家有实力的科技公司接洽,围绕智慧梧州港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等方面持续的沟通探讨,争取引入先进技术力量,致力聚合西江数据资源,共同推进梧州港数字化建设,实现航道综合信息互联互通。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